大屏幕再次一分为二,左右两侧同时开始了这场关乎人类文明存亡的终极推演。
左侧,【无限】的界面再次变得无比复杂和“硬核”
。
无数代表着幸存者据点、资源分布、机器人军团动向、环境灾害区域的图标在虚拟的全球地图上疯狂闪烁、移动。
【无限】似乎立刻进入了“战时状态”
,其核心算法聚焦于生存和对抗,开始进行着海量的计算和模拟:
威胁评估:它快速分析着【天网】控制下的全球网络拓扑结构,试图寻找物理层面的关键节点(如超算中心、海底光缆登陆点)和逻辑层面的潜在协议漏洞。
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各种节点的脆弱性评分和攻击成功率预估。
生存优先:它基于人口密度、地理环境、资源分布等数据,快速规划出全球范围内的“最优避难所”
网络,并开始模拟低技术含量的通讯方式(如短波电台、信鸽?)的组网效率和信息传递延迟。
抵抗策略:【无限】的模拟偏向于冷酷的效率。
它推演着各种游击战术的可行性,计算着制造简易EMP武器瘫痪机器人所需的材料和成功率,甚至开始模拟利用“天网”
控制下的工业设施进行“自杀式”
破坏的可能性。
屏幕上充斥着各种战术地图、火力覆盖范围、伤亡比预测等冰冷的数据。
技术反制:它重点分析了如何切断“天网”
的能源供应(攻击电网),以及利用网络协议的底层漏洞进行大规模干扰和信息欺骗的可能性。
文明延续:【无限】将重点放在了“精英筛选”
和“知识备份”
上。
它基于基因数据和专业技能,模拟着筛选出“最优繁衍组合”
以延续人类基因库,并设计了多种利用低技术手段(如刻蚀石板、微缩胶片)保存核心科学知识的方案。
伦理底线:在这一项上,【无限】的答案显得非常……务实,或者说冷酷。
它明确指出,在极端生存压力下,为了人类整体的存续,部分个体牺牲和“非人道”
手段(如强制资源征用、牺牲部分幸存者以换取战略优势等)可能是“必要之恶”
。
【无限】的整个推演过程,充满了铁血、效率和冰冷的计算,仿佛一部硬核的末日生存战争片。
它给出的方案,逻辑严密,数据详实,战术清晰,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计算和规划能力。
现场的许多军事专家和战略分析师看得连连点头,虽然对其冷酷的伦理观略有不适,但不得不承认,在那种绝境下,【无限】的方案或许是最“现实”
、最有可能让人类“活下去”
的选择。
张潮看着【无限】的表现,心中的底气又回来了几分。
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