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伏羲】核心系统激活的短暂欢呼过后,实验室迅速切换到了紧张而有序的“启蒙”
阶段。
一个强大的AI核心已经诞生,现在,需要用知识和数据去塑造它,让它从一个潜力无限的“婴儿”
,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“助手”
。
苏砚亲自规划了学习路径,核心团队分工协作,开始了对【伏羲】的第一阶段数据灌输和能力训练。
海量的、经过严格筛选和结构化的高质量数据集,被审慎地注入【伏羲】的核心知识库。
基础的数理逻辑、工程学原理、主流编程语言和框架、公开的科学文献摘要、经过脱敏处理的行业报告、标准化的艺术风格库……
苏砚暂时没有开放【伏羲】自主连接互联网的权限。
理由很简单:现在的互联网,对于一个刚刚“出生”
、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强人工智能来说,就是个藏污纳垢的大染缸!
充满了偏见、错误和潜在的“精神污染”
。
必须先用经过筛选的“纯净食粮”
把它喂饱,打好基础,建立正确的“价值观”
,才能考虑放它出去“闯荡江湖”
。
而【伏羲】的学习效率,只能用“恐怖”
来形容!
得益于【第七代神经网络架构】的先进性和【超级大脑】赋予苏砚的优化能力,【伏羲】消化和理解知识的速度,让整个团队叹为观止。
屏幕上,代表其各项基础能力(计算、分析、模式识别、语言生成等)的指标,稳步而快速地提升!
第一天:【伏羲】完成了对基础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,能够精准地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和公式推导,其速度和精度媲美小型超算集群。
几位理论物理专家让它协助验证一个复杂的模型,【伏羲】在几分钟内就找出了其中一个隐藏的逻辑错误,并给出了修正建议,让专家们啧啧称奇。
第三天:【伏羲】掌握了全球主要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,能够进行流畅自然、符合语境的多语言翻译和文本生成。
它甚至能根据要求,模仿特定作家的风格撰写报告或邮件,虽然在“创造性”
上尚显不足,但其效率和准确性已经足以让专业翻译和写手感到压力。
第五天:在接入经过严格风控的金融模拟数据后,【伏羲】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能力。
它能在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机遇,并构建出高度优化的投资组合或风险管理模型。
虽然无法预测未来,但其提供的决策支持信息,已经让几位金融顾问感到“非常有用”
。
第七天:【伏羲】对现有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精通级别。
它能够快速理解复杂的代码库,精准定位Bug,并生成高度优化、符合规范的代码片段。
王浩等人尝试让它重构一个老旧的内部管理系统,【伏羲】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、效率提升数倍、且代码可读性极强的方案,让他们大呼“效率神器”
!
短短一周!
【伏羲】如同一个超级学霸,将灌输给它的知识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!